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

C觀點

過多幾個月就初步知經濟學者們如關照生,大C,楊衛X,+蔥等等到底係跌巿定跌眼球(因為眼鏡一早幾年前跌左又吾認)^_^"純粹作個紀錄,過後再回顧
伯南克要退位了;QE是他搞出來的,他知道這種強心劑是偏方,不可以長服,所以在他臨退位之前,先行啟動「退市」,意思是如果他的接班人不繼續「退市」,需後果自負,不要把責任算在他頭上了。
然而,我們如果看美國經濟的實際處境,不難發現,「退市」其實只是伯南克的需要,實際條件還不太成熟。 

美國經濟主要靠內需帶動,最怕人民預期會有通縮。金融海嘯後,很多人都以為會有通縮,這十分危險,故聯儲局不得不以QE去增加流動性,避免市場陷入通縮。
從這個角度來看,QE是成功的,可惜,在超低息的環境下,美國的通脹依然極低,11月份的整體消費物價指數僅上升0.9%,扣除食物及能源後,亦只升了1.1%。顯示美國人對前景都不樂觀,在實質負利率的情況下,依然不肯消費。

這表示:人們還是想留多一些現金在手,即使蝕息也在所不惜。 因此,在這種情況下,聯儲局是沒有條件讓利息上升的。因為,一旦利息上升後,把錢留在銀行的吸引力會更大,而借錢消費的成本則會更高,這些都不利於刺激內需,推動經濟增長。

在這種情勢下,聯儲局實在不太適宜減少買債。因為這會令到債券的孳息率上升,對推動內需沒有好處,尤其是不利於樓市持續復甦。 聯儲局今次「退市」行動,包括會減少買MBS(按揭抵押證券),這勢必會令買樓的資金成本上升,遏抑買家入市意欲,影響樓價回升。
樓價上升是美國經濟復甦的一項主要動力,聯儲局今次退市風險很大。 

按聯儲局的計劃,由明年一月開始,每月買債規模將由850億降至750億。但現實是自年初以來,聯儲局11個月裡有9個月買債,都超過850億,最多一次達1,065億,平均每月也達914億。 

為甚麼會這樣呢?我不知道聯儲局每次多買的具體原因。但照推想,聯儲局是不願意隨便買債多過自己訂下的上限的。聯儲局最後決定破例一定是為勢所逼。有甚麼形勢可以逼聯儲局加碼買債呢?近因不外是債券的孳息率有上升壓力,聯儲局買得少、買得慢就可能接納不住。以至聯儲局在自訂偏低的貼現率的同時,還得繼續不斷地買債。

 從這個角度來看,今次「退市」的決定根本不是在客觀條件充份具備下作出的──譬如市場資金已很充裕,聯儲局不出來「撐場」,債息也不會上升;如此聯儲局才真正有條件可以減少買債。 今次聯儲局的做法,是為了順應伯南克任滿的需要,讓他可以有進有退,任內叫做已啟動退市機制吧了。耶倫上任後,可能會有自己的盤算。

(轉載自2013年12月25日am730C觀點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