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【明報專訊】年輕人說置業難、求婚難。立法會保險界議員陳健波說:「買樓一定要捱……當年買樓,我幾年沒有到餐廳吃飯、沒有娛樂活動,只與太太選擇最低消費的行山。」他稱不要指望政府照顧你去買樓,想辦法增加競爭力更重要。現時低息環境會持續一段時間,加上政府遏抑炒風,他稱是買樓好時機。
56歲的陳健波,其置業故事很簡單:26歲在恒生銀行工作,享用員工按揭優惠,利率2厘,用23萬元買入荃灣中心一手單位,面積413呎,首期大部分由家人支持。當時他家住荔瑤,在新蒲崗上班,荃灣既不近工作點,也並非在家人附近,但為了盡快上車,遠一點也沒所謂。
3年後,他以26萬元出售荃灣物業,搬往薄扶林置富花園,600呎的單位要50萬元。「那時搏到盡,戶口只剩2000元」。從此,他就展開簡約生活,「為了供樓,幾年沒有去餐廳吃飯,返屋企煮飯或回母親處吃飯。那時放假要讀書考保險牌,旅行都沒有去」。他與太太也早有計劃,不敢生孩子,直至他37歲,長子才出生。
供樓視為儲錢 並非負擔
陳健波對25年供款年期另有看法,「供樓25年,不等於攤分25年供完。其實是讓你在25年內逐步儲錢,儲夠一筆就還款,減輕債務及承擔的利息」。他在銀行工作時,看到不少供樓人士,原訂20或25年期按期,7至8年便供完。對銀行來說,收入減少。但對個人投資來說,物業成為資產一部分,他也看好樓價升勢。「物業跟股票不同,土地是有限的,建了物業後,便不能在同一位置增加單位。」他個人投資中,有五成資產投放在物業。
他建議年輕人及早置業,隨晉升、薪金上升,供樓負擔相對減輕。但新一代不禁會問:陳健波在銀行工作,入息較穩定,而且他在經濟起飛的時期打工,升職加薪較容易。現在工作朝不保夕,又怎能輕易話供樓就供樓?陳健波表示,他的工作生涯中,經濟好景確實有優勢,「不過,當年供款利率較高,而且不斷加息,的包袱也不輕。而現在是千載難逢的低息環境,而且會維持一段時間,對供樓也是優勢」。
供樓要和家人分擔 互相支持
他明白供樓一筆首期,已教年輕人頭痛,「供樓要齊心,與太太或女朋友一齊供款,互相支援,即使任何一方突然失業,也有另一人支撐」。供樓不是一人的事,初期也要家人幫忙,現時有按揭證券公司,提供二按服務。他又稱選擇「上車」盤,不要太挑剔地點,現時交通工具方便,遠一點也有鐵路接駁。反而坐向、景觀、樓層要優先考慮,「萬一經濟周期逆轉要放盤,優質物業也較易沽出」。買樓時也要留意個人供款能力,他直言自己當年「買樓後只餘2000元在戶口,搏得太盡」。他建議扣除置業款項,應預留一、兩年的生活費作緩衝。
預期樓價跌10% 已開始睇樓
陳健波現時有兩個物業,一個租、一個自住。他指低息環境是置業好時機,加上政府推出遏抑炒賣措施後,未來樓價也較穩定,他希望樓價會下調10%。他近期也找經紀看樓盤,「我不急於立即買入,最緊要看多些樓盤,做足功課,價位適合時,可作出適當決定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